您当前所在位置: 主页 > 新闻动态 > 行业新闻

逆势上扬的秘诀:主动适应市场——专访昆明云内动力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杨波

发布时间:2016-09-27 14:22|栏目: 行业新闻 |浏览次数:

  时隔三年,记者再次见到了昆明云内动力股份有限公司(简称“云内动力”)董事长杨波。
  同样的地点,相似的蓝色工作服,杨波秉承了自己一贯的朴素低调。相像之中又有不同,这种不同呈现在神态上,与三年前相比,此时的杨波更加自信、更加胸有成竹。
  杨波有这样的底气,因为如今的云内动力,早已今非昔比。
  ■逆势上扬 市场亮点多
  数据说明一切。
  今年上半年,云内动力累计销售柴油机14.94万台,同比增长30.63%,市场占有率达到10.52%,行业销量排名从2015年的第七位上升至第三位。同时,对于上市公司来说,上半年实现营业收入18.05亿元,同比增长24.38%。
  杨波介绍,上半年云内动力道路和非道路市场均实现增长,其中非道路市场销量增幅更大。市场拓展方面,在车用市场国四、国五标准实施的背景下,云内动力抓住市场机遇,发动机销量实现逆势增长,DEV系列在上汽、江淮汽车、广东福迪、长丰猎豹、山东凯马等整车厂实现配装,车用国五柴油发动机在主要整车厂的畅销车型上基本完成配装。
  非道路市场实现全面突破,小装市场、叉车市场销量同比明显提升,且与多家知名叉车厂家形成了紧密的合作关系。“云内动力在非道路T3阶段坚定不移地推广高压共轨产品。”杨波认为,非道路T3阶段是国产高压共轨企业成长的关键时期,从9月开始,云内动力的国产高压共轨产品配套量在1万套左右,明年配套量还将继续提升。配套量的提升主要归因于叉车和轮拖等非道路市场的快速发展。
  此外,云内动力还加快混合动力和自动变速器动力总成的推广。目前,混合动力总成已成功在江淮、大运、安凯实现搭载,争取在2016年实现小批量销售;自动变速器总成已于今年3月点火成功,并在皮卡、客车、轻卡等产品市场上进行了推广。
  ■性价比高 产品全面布局
  云内动力的产品谱系十分全面,从最小排量的0.9升,到最大排量的6.5升,云内动力都有对应的产品。记者了解到,云内动力也在开发大马力柴油发动机,目前6缸机已开发完成,明年可以实现销售。
  “云内动力D19、D25系列的下一代升级产品已经储备好了,D20的升级产品今年就会SOP(标准作业程序),D25、D30的升级产品明年下半年就会SOP。”杨波说,“目前,我们全面启动了国六产品的研发工作。国六发动机要进一步提升,一是重量要减轻,二是有些关键指标还需进一步优化。”
  在杨波看来,国六排放标准一旦实施,市场竞争将更加激烈,拥有关键核心技术的企业才能存活下来。因此,云内动力要变被动为主动,掌握国六发动机产品的核心技术,如后处理技术、发动机ECU控制技术等。杨波透露,云内动力已经与海外归国人员建立了合资公司,自主研发的后处理系统今年下半年将实现配装。
  当前,商用车市场形势复杂,今年上半年虽然整体降幅有所收窄,但仍呈低迷状态。因此,对发动机生产企业来说,如何适应市场需求尤为重要。云内动力除积极推进传统发动机产品技术升级和市场拓展外,为应对市场变化,还与国内某知名新能源动力公司合作,进行柴油机混合动力总成产品的开发。
  杨波表示:“与其抱怨市场不好,不如踏实做好自己,为市场提供性价比高的产品,这样市场肯定会选择你。云内动力的原则是,市场需要什么产品,我们就提供什么产品。”
  ■今非昔比 主动适应市场
  曾经的云内动力与如今的云内动力,变化之大显而易见。从区域品牌到全国品牌,变化的秘诀何在?
  “主动适应市场”这六个字,杨波说得掷地有声,毫不犹豫。
  高瞻远瞩的眼光源于生活中的用心。杨波未到云内动力时,就发现国内乘用车市场正在发生变化,消费需求从中低端逐步转向中高端。来到云内动力后,他认为商用车市场也会发生变化,而云内动力当时的产品不足以支撑其发展。
  如何调整发展战略成为摆在杨波面前的课题。“当时,乘用车柴油化不被消费者接受,如果不把云内动力与德国FEV发动机技术公司研发十年的产品变成商品,十多年的努力将付诸东流,对云内动力肯定是致命性的打击。”杨波向记者讲述了当年的困境,在认真思考云内动力当时的产品组合和市场需求后,杨波大胆提出了“以老产品近期求生存,以新产品长远求发展”的企业发展战略。这一战略为云内动力打开了转型升级、加快发展的大门。
  “以老产品近期求生存”即原有的490、4100、4120产品不能放弃,要拓展产品的适用范围。云内动力将目光放到了非道路市场,杨波认为,老产品要延长生命周期,肯定要在非道路市场加大开拓力度。2013年山东云内动力有限责任公司成立,专门负责老产品在非道路市场的开拓。
  “新产品长远求发展”即云内动力要推出更适应市场需求的产品。既要满足排放标准又要满足消费市场从中低端向中高端的转变,云内动力同时启动了三个项目:将D19产品做适应性的改进,在商用车上配套;将原来的D25、D30产品向商用车调整转变;启动YNF40项目。这三个项目的启动使云内动力的产品基本可以覆盖整个轻卡市场。
  “我们一定要站在消费者的角度考虑云内动力的发展战略。我们不能抱怨市场变化,要主动适应市场变化,有时甚至要引导市场消费。一定要主动谋划产品主动适应市场变化,而不是市场倒逼产品升级。”杨波慎重地说,“找到市场定位之后,企业内部也要采取一定措施,2012年~2014年我们提出了五大攻坚战,2015年提出了强化五种意识,今年我们又提出五大攻坚战役,即用3~5年时间将DEV系列做大,达到合资品牌水平。”
  ■提升竞争力 掌握发动机关键技术
  一位做发动机连杆的门外汉,带领云内动力走出困境,取得如今的成绩,杨波的眼光是值得肯定的,战略是正确的。
  如今,云内动力已经站在新起点上,未来如何发展又成为摆在杨波面前的另一课题。“我现在考虑最多的是如何进一步提升云内动力发动机的核心竞争力。云内动力当前的核心竞争力是性价比优势,未来云内动力要掌握发动机的关键技术,包括发动机电控、后处理系统和动力总成关键技术等,争取到‘十四五’期间能够为整车厂提供系统解决方案。”杨波表示。
  要实现这一远大目标,离不开研发技术投入和高科技人才队伍。“云内动力投资4亿多元在无锡建设了东部技术中心,该技术中心采用先进的企业管理机制,网罗了国内外顶尖的发动机技术人才,今年年底主体工程即可完成。”杨波告诉记者,“无锡技术中心将是未来云内动力核心竞争力所在,也将是国内最先进的发动机技术研发中心。”
  此外,要实现这样的目标,云内动力的规模也要不断扩大。杨波表示,未来3~5年,云内动力销售额要突破百亿。“今年,云内动力销售额力争突破40亿元,从40亿元到百亿元,看上去差距很大,但当企业发展到一定程度,实现快速增长不是难事。”杨波对此很有信心。

加入收藏
加入会员请咨询服务与发展部电话:010-68535680
报送数据企业请咨询中内协统计工作部电话:13699188605,非报送数据企业请咨询中内协办公室电话:010-68532870。
Copyright © 2002-2023 中国内燃机工业协会 版权所有

京公网安备11010202008536

电话:010-68532870 地址:北京市西城区月坛南街26号 备案号:京ICP备13042625号-1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