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所在位置: 主页 > 新闻动态 > 行业新闻

2017 G20年会暨新形势下零部件产业发展高峰会落幕——传统行业拒绝老生常谈

发布时间:2018-01-24 11:18|栏目: 行业新闻 |浏览次数:


1月9日,2017 G20年会暨新形势下零部件产业发展高峰会在江苏南京召开。G20即中国汽车零部件技术创新组织,是在“国家强基战略”和《中国制造2025》的大背景下,致力推动汽车零部件产业技术进步而成立的一个横向关联化、纵向一体化的技术创新组织。

会上,中国汽车工程学会零部件部副部长马立港指出,2017年G20最关注两个方面:一是促进零部件企业与整车企业合作,建立稳定的整零互动关系;二是寻求国家对零部件企业政策和项目的支持。此次,来自G20的核心成员企业齐聚一堂,共话零部件行业的当下与未来,其中不乏区别于老生常淡的观点。

【行业视点】

仅用升级不准确,转型成为必须面对的考验

汽车产业进入了一个新时代,从高速发展阶段进入高质量增长阶段。仅仅用“升级”已不能确切地描述当下的汽车时代,转型是我们必须面对的问题。经过多年争议,行业达成了一致,那就是在节能减排的大趋势下,实现汽车的电动化和智能化。

零部件业强则汽车业强,零部件企业需要在新时代的背景下谋求转型,新形势也必然催生明星企业。如果不转型,那么在下一个创新风口到来之时,我们就失去了面对挑战的资本。

——中国汽车工程学会原理事长付于武

“走出去”过程中,可尝试在经贸合资区内建立产业联盟

汽车产业已不再处于升级阶段,而是进入转型阶段。对外投资对零部件企业的影响越来越大,只有通过“内外”结合,才能更好地发展。“一带一路”倡议的核心到底是什么?仅仅做到互联互通不够,还要实现资金流通、文化互动等多方面的联动。汽车零部件企业在“走出去”的过程中,可以尝试在经贸合资区内建立产业联盟。

——商务部对外投资和经济合作司商务参赞陈林

要由核心零部件供应商转型为系统解决方案商

未来,汽车产业做强是主旋律,做强更是零部件企业的惟一出路。汽车产品形态和生产方式将深度变革,新兴需求加速涌现,产业格局和生态体系将深刻调整。法规不断升级,新技术不断迭代,整车企业必须与零部件制造商建立更紧密的战略合作关系。随着整车厂模块化、平台化功能不断完善,零部件制造商由核心部件供应商转型为为系统解决方案商。

未来,产业将无边界,供应链概念不断拓展,整零关系也将重塑,零部件企业的主导地位将进一步提升。零部件企业的制胜关键是理解和满足整车企业的需求,后者可能不止关注一个核心零部件,而是一个产品、甚至一个系统。

——GAST咨询公司总经理何伟

【企业声音】

创新才能有效应对上下游成本压力

为了迎接未来的发展趋势,亚太机电建立了前瞻事业部。汽车零部件企业发展前景十分广阔,但做好难度却非常大。面对上下游的成本压力,只有创新的企业才能有效应对。在重点零部件领域的突破上,我们要制定明确的目标,然后朝着它努力向前发展。

——浙江亚太机电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黄来兴

新形势下零部件企业联合攻关很有必要

面对新形势,零部件企业联合攻关很有必要。对零部件企业来说,国际化的趋势成为必然,走出去多学习国外先进理念十分重要。

——深圳市航盛电子股份有限公司副总裁关景成

进一步扩大自主性以求更快更好发展

中航汽车正处于转型升级关键时期,作为央企,我们希望在发展过程中自主性进一步扩大。只有依靠灵活的管理,才能更好地生存发展,给予央企自主的管理空间,我们能做到更好。

——中国航空汽车系统股份有限公司副总经理周世宁

借助双创机制运行理念,结合前沿技术向前发展

第一,建议零部件企业借助双创机制的运行理念,结合更多的前沿技术助力企业向前发展;第二,创新整零关系协同,现在许多零部件企业的先进技术,十分需要整车企业的配套支持。

——东北工业集团有限公司技术总监王晓军

利用资本的力量改变小而散的产业现状

汽车零部件产业小而散,用通俗的语言来说,企业都是“小媳妇”。如果现在还像“小媳妇”一样运营,将难以向前发展。如果利用资本的力量改变汽车零部件产业小而散的现状,将具有划时代意义。

——万丰奥特集团控股集团副总裁陈伟军

品牌对零部件企业发展与转型意义非凡

中原内配作为发动机缸套细分市场的“老大”,充分感受到了品牌的重要性。面对新能源汽车推广带来的挑战,我们也在考虑转型之路。中原内配将在汽车电子、新能源汽车领域发力,转型过程中,我们再次认识到品牌的意义。

——中原内配集团股份有限公司集团办主任李文革

储备新技术以应对转型时代新挑战

整车企业节能减排压力十分巨大,作为变速器研发生产企业,盛瑞传动力求在产品节油性、舒适度上不断突破。面对新形势,盛瑞传动成立了新公司,希望在混合动力、新能源汽车三电技术上谋求发展。

——盛瑞传动股份有限公司副总经理郭明忠

投资智能网联技术要敢冒风险

万安科技在技术上谋求转型,参股北京某车联网公司,不计亏损地投入电动汽车大数据产业,同时与清华大学合作,进行自动驾驶的技术储备。

——浙江万安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总裁助理李师忠


加入收藏
加入会员请咨询服务与发展部电话:010-68535680
报送数据企业请咨询中内协统计工作部电话:13699188605,非报送数据企业请咨询中内协办公室电话:010-68532870。
Copyright © 2002-2023 中国内燃机工业协会 版权所有

京公网安备11010202008536

电话:010-68532870 地址:北京市西城区月坛南街26号 备案号:京ICP备13042625号-1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