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尽管今年以来,国内柴油机行业回暖发展,但市场竞争依然激烈,轻卡配套市场更是如此。”全柴动力总经理丁维利在2017全柴商务年会上接受记者采访时如是说。
“之前全柴轻型柴油机业务占到70%,而如今倒是非道路市场占了上风。”丁维利预计,随着轻卡企业自配率的提升,吃百家饭长大的独立发动机企业市场配套量会随之萎缩。比如,江淮、福田等轻型柴油机的自配率都在逐年提升,其开发的功率段产品也越来越多,独产发动机企业的产品与之重复多。然后,全柴在非道路市场表现的非常好,比如叉车市场排名第一,工程机械市场的增长也非常快。
从某种程度看,非道路市场已成为全柴的主战场。据记者观察,前两年,很多柴油机企业一窝蜂扎堆进入非道路领域,期待在排放升级中占稳脚跟,但实际并非如此。对此,丁维利的看法是,“与车用机不一样,非道路市场更加看中企业的售后服务能力。”
“只要把质量、成本、服务都做到极致,不愁配套市场。”丁维利如是说。在此基础上,全柴积极加快能力建设、增强内生动力,保证其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占得先机。
对此,丁维利提出了几点:一是全柴严格执行国家排放法规的要求,加速开发新品;二是分析市场,从客户需要出发;三是人才引进与培养。
近年来,全柴在加快高校人才招聘的同时,积极与合肥工业大学、滁州学院等高校合作,进行定向人才培养。2006年以来,全柴通过与合肥工业大学合作,已累计培养内燃机、机械制造等专业技术人才108人。今年全柴继续与高校合作,加快专业技术人才的培养。“这些人是全柴的中坚力量。”他说。
四是加强对外技术合作。为加快新产品研发和先进技术的应用,适应快速升级的排放法规要求。近年来,全柴与里卡多、AVL、博世、 ELSBETT、天津内燃机研究所、江苏大学、合肥工业大学等高校和科研院所建立良好的(战略)合作关系,确保了全柴产品研发始终紧跟前沿技术。
五是加大技改力度,不断地向自动化、网络化、智能化方向发展。他对记者说:“自1998年上市以来,全柴一直在持续不断地进行技改,目前我们的工装水平处于国内领先。”例如全柴新建的缸体柔性加工线,实现了缸体加工的高自动化、高柔性化和可追溯性,同时有效控制成本。
六是服务体系。“我们之所以在非道路市场一直领先,就是因为我们不断地在产品成本、质量和服务上下功夫,尤其是终端服务的及时到位。”他说道。
丁维利坦言:“大浪淘沙,适者生存。内燃机行业处在全面洗牌的关键五年,我们时刻准备着。”
确实,全柴在确保车辆和非道路市场稳定发展的同时,也在积极开发汽油机、燃气机、电机、燃料电池等,以寻求未来新发展。
京公网安备1101020200853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