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所在位置: 主页 > 新闻动态 > 行业新闻

高性能天然气发动机一期项目投产 上淮动力要让清洁能源车“火”起来

发布时间:2017-04-07 10:11|栏目: 行业新闻 |浏览次数:

3月28日,江苏上淮动力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上淮动力”)高性能天然气发动机一期项目正式投产。这对成立三年的上淮动力而言是一个具有里程碑意义的时刻,也被业界看作促进我国天然气发动机发展的重要历史事件。



今年,随着政府工作报告提出鼓励发展清洁能源汽车,以及油气价差进一步扩大等诸多利好的推动,沉寂两年之久的天然气车又火了起来。上淮动力天然气发动机在这个时候投产可谓天时地利人和,然而只有董事长韩志玉知道,三年前他决定投身这一领域时并不在“节奏”上。

■ “要做就做符合潮流的发动机”

曾任美国汽车工程师协会荣誉会员(Fellow)、美国福特汽车公司主任技术专家的韩志玉是早期的汽车“海归”之一。归国后,作为中组部引进的海外高层次人才、“千人计划”国聘专家,他做过车企高管,亲身经历了国内汽车工业高速发展的十年。然而,“不安分”的他不甘心只做一名出色的职业经理人,决定自己开创一番事业,老本行发动机自然成为不二选择。

2013年创业项目策划之初,韩志玉在做哪种类型发动机上也有过犹豫,但经过慎重考虑他作出决定,“要做就做符合潮流的发动机” 。那时,我国正大力推广以电动汽车为主的新能源汽车,但韩志玉有自己的判断:“东北地区那么冷并不适合发展电动汽车,而西北地区气源丰富,把气转化为电再提供给汽车不是浪费吗?不如直接烧气好了。”

此外,在推广电动汽车的大城市,二氧化碳排放的确可以得到有效遏制,但为蓄电池提供电力的发电地区,二氧化碳排放却并没有减少。而天然气作为一次能源,不仅在开采和运输过程中污染更小,且每单位热量二氧化碳的排放也比汽油和柴油低25%。

于是,韩志玉果断选择了当时看起来非常冷门的小型车用天然气发动机。如今,国家的各项支持政策也印证他最初判断的正确性。“天然气车每公里燃料成本为0.2元,而汽油车为0.5元。”在韩志玉看来,天然气车是国家战略与消费需求的一致选择。

■ “我们的发动机国内首创、

世界同步”

经过三年的潜心研发和准备,目前上淮动力已开发出功率段为60~90kW,包括1.2L自然吸气与增压、1.5L自然吸气与增压、40kW左右高效率增程器发动机在内的三个系列、五款产品;同时,1.6L、2.4L系列产品也正在研发中。“无论在产品形式还是技术含量上,我们的发动机都是国内首创、世界同步的。”始终坚持差异化产品打法的韩志玉,紧紧抓住商用车用户对燃料价格敏感这一特点,避开大排量的竞争,首推小排量天然气发动机。

事实上,天然气车的用户并不少,尤其在气源丰富的新疆、山西、陕西、四川等地区,改装天然气车的现象非常普遍。但问题是改装车辆的技术不规范,也没有得到政府部门的监督,改装后汽车动力性大幅降低,发动机故障增多,排放更是无法满足国家相关标准。上淮动力根据天然气燃料的特性优化设计发动机,采用高压缩比提高热效率,采用耐磨耐热材料提高可靠性,在电控和燃气系统方面采用欧洲同步的最新技术,结合小型增压技术,在整体技术水平上更是独创,满足国五甚至国六排放要求。

掌握了核心技术,韩志玉下一步还打算与合作伙伴联手开发世界领先的天然气发动机和独树一帜的高效率车用气电混合动力产品。

■ 以互联网思维独创商业模式

身为发动机专家,韩志玉除在技术领域颇有建树外,还对商业模式的发展有研究。在投产仪式上,他首次公布了“深蓝战略”。深蓝有两层含义,一是指立志发展清洁动力、保卫蓝天,二是代表进军小排量天然气发动机的蓝海市场。韩志玉打算分三步走,而除了保持技术优势和差异化产品这两步外,他充满期待的还有第三步——独创的商业模式,即携手整车企业共同面向终端客户。

“差异化产品的市场需要开拓。”深受互联网思维启发的韩志玉,认为贴近并抓住终端是一种强有力的商业模式:利用整车企业现有销售网络,并配合电商+直销的模式,充分调动直销体系中每一个人的积极性,不仅能增加销量、迅速扩大企业规模,而且可以利用积累的相关数据增加客户黏性。“只要抓住终端,将来会大有可为。”他称。

今年,韩志玉给自己定下了一个“小目标”——销售额超过1亿元,明年达到3亿~5亿元,而他的最终愿景是打造出中国效率最高的发动机,做清洁动力的领跑者。


加入收藏
加入会员请咨询服务与发展部电话:010-68535680
报送数据企业请咨询中内协统计工作部电话:13699188605,非报送数据企业请咨询中内协办公室电话:010-68532870。
Copyright © 2002-2023 中国内燃机工业协会 版权所有

京公网安备11010202008536

电话:010-68532870 地址:北京市西城区月坛南街26号 备案号:京ICP备13042625号-1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