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月17日,环境保护部部长陈吉宁在北京市机动车排放管理中心调研时表示,在京津冀地区,移动源污染特别是重型柴油货车、营运汽油车、老旧汽车、工程机械排放已经成为大气污染的重要来源,严厉查处重型柴油车等超标排放车辆已刻不容缓。
众所周知,机动车超标排放已成为空气污染的主要原因,尤其是重型柴油车,更是空气中颗粒物和氮氧化物特别“贡献者”。据了解,一辆国三重型柴油车一年排放的氮氧化物相当于100辆左右国四小轿车排放量。对排放不达标或更低排放标准的重型柴油车而言,氮氧化物排放量会达到国四小轿车的100倍~200倍。
为何重型柴油车排放污染居高不下?笔者认为,根本原因在于整个行业上下链条出现了问题。
首先,市场上存在各种假冒伪劣的重型柴油车。有的厂家送到实验室测试的车辆可以达到国家排放标准,但生产销售的车辆却达不到要求,特别是污染物后处理系统质量较差,这从根源上破坏了行业的正常发展。
假国四、假国五车辆长期存在。虽然近年来环保监管力度逐渐加大,但仍有不少经销商和用户钻法律空子,用国三甚至国二柴油车直接套用国四、国五牌。北京市环保局机动车排放管理处处长李昆生就曾表示,重型柴油车造假方式五花八门,有的净化器中贵重金属含量不足,有的甚至在净化器里安装白载体(什么都不装,做个样子),有的干脆钻公告和前置上牌审查不严以及后端监管不到位的空子,套牌销售不达标车辆。
其次,油品升级跟不上。出兵打仗要“兵马未动粮草先行”,在治超排放上也同样如此。油品质量的达标与否直接决定了重型柴油车的尾气排放。油品质量改善,不但可以大幅削减柴油中的硫含量,减少硫酸盐的直接排放,还保障了柴油车污染控制技术,特别是实施国四标准后柴油车后处理技术的有效使用,如果油品质量没有保证,这些技术将很难达到预期的减排效果。
再次,配套尿素站匮乏,重型柴油车未正常添加尿素溶液。2014年底,重型柴油车车用尿素水溶液标识标志正式发布,表明重型柴油车车用尿素的使用和监管有法可依。但目前市面上产品质量良莠不齐,市场秩序未得到有效规范,用户权益难以保障。同时,也使得重型柴油车尾气污染问题一直未得到有效解决。
重型柴油车污染是很多城市必须直面的问题。构建完善的机动车环保达标监管制度,加大监管力度,在生产、销售等环节开展监督检查,严厉打击生产、销售不符合排放标准要求车辆的违法行为固然是不可缺少的手段,但内因决定外因,当务之急,还是要提高车辆自身的排放水平、加快油品的升级以及基础设施的完善,提高整个重型柴油车上下链的业务水平。
针对恶意违法行为,除应继续加大政府的监管力度,加强新生产车辆环保一致性监管外,更重要的,还是要加强重卡行业的自律性。要从源头出发、从各个环节着手,维护重卡行业的规范行为,生产企业不造假、销售环节不“套牌”、司机规范运输等都是维护环保排放的最基本原则。
与其靠强硬手段约束超标排放现状,倒不如强炼内功,从重型柴油车的行业规范出发,协调用户与市场的利益关系,维护行业间的公平竞争和正当利益,促进行业发展。
因此,重型货车超标排放,严惩重要,自律更重要。
京公网安备1101020200853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