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燃机技术百花齐放 燃气轮机国产化需顶层设计
发布时间:2014-12-25 11:36|
栏目: 行业新闻 |
浏览次数:
北极星火力发电网讯:燃气轮机核心技术目前仍掌握在欧美几个发达国家手中,但燃气内燃机技术已经是百花齐放,就技术水平在国际业界地位而言,国产燃气内燃机已经超过了国产风电设备。国产内燃机核心技术的掌握和核心部件生产能力的突破,迫使进口燃气内燃机价格跌了50%以上,同时大幅降低的还有进口设备配件费用。在燃气内燃机领域,“洋品牌”的垄断局面已不复存在。
缩小与国际品牌的技术差距
尽管国产燃气内燃机综合性价比优于进口产品,但在自动化管理技术、发电效率以及整机技术水平方面,全面赶超进口机组尚需时日。由于国内基础工业薄弱,核心材料和热处理技术、高精度加工能力等与发达国家仍存在较大差距,在未来一段时间内,大型燃气轮机仍需依赖进口。
目前,相关部门在燃气动力技术国产化方面已经进行了两个重要产业布局。
第一个是燃气轮机技术合作。2011年,由相关部门牵头,华电集团公司与美国通用电气(GE)公司在上海成立了一家合资公司———华电通用轻型燃机设备有限公司,主要从事航改型燃气轮机发电系统的成套生产销售和技术研发。
从合作项目引进初衷来看,通过引进成套设备组装线,掌握分布式能源系统集成技术。从燃气轮机组在中国组装开始,逐步实现部分核心部件的国产化,并推进国产化进程,将为中国分布式能源产业奠定基础。合作近3年来,GE燃气轮机销量明显增长,引进燃气轮机发电机组的设备组装工作却进展缓慢。
第二个是补贴建设分布式能源燃气内燃机国产化研发基地。2012年底,相关部门确定以胜动集团在建的燃气内燃机生产基地为基础,补贴建设国家级燃气内燃机国产化研发基地。经过一年多的紧张建设,目前燃气内燃机配套产品厂房已经建成投产,曲轴、机体、连杆和气缸盖等发动机核心部件生产厂房以及整机组装测试系统和技术研发中心正在建设中,预计到2016年能够全部建成投产。该基地的建成投产,将大幅度提升研究技术水平,缩小与国际品牌的技术差距,甚至在部分领域超过进口同类产品,为中小型分布式能源发电项目提供更多的燃气动力设备选择。
核心技术国产化才是真正国产化
虽然燃气动力国产化取得了一些成果,但燃气发电装备核心技术的国产化仍不容乐观,对此笔者提出几点建议。
一是顶层设计,分步实施。目前,研究机构、企业等均属散兵作战,没有统一的方向,甚至还没有明确找出技术差距在哪里,因此没法制定一套攻守战略。这就迫切需要相关部门牵头,通过研讨,分析形势,确定差距。针对燃气轮机和燃气内燃机,分别制定国产化推进计划,明确分工并组织实施。如依托发展较快、技术差距较小的燃气内燃机厂家基础,制定短期规划,通过自主研发和技术引进相结合,预计3-5年内就会有较大突破,全面达到甚至赶超国际产品,为发展中小型分布式能源项目奠定基础,同时制定中长期的燃气轮机技术引进计划,通过市场引导、研发投资、人才引进,结合国内材料、加工、自控等技术的提升,最终实现燃气轮机的国产化。